感冒大力咳嗽或引致中風 醫生解構3大中風先兆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8/05/17 13:03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4

分享:

分享:

當有中風的先兆出現,病人絕不能掉以輕心,應及早就醫。

香港每年有1.3萬宗中風新症,嚴重的中風足可致命。就算患者最終能夠生存下來,中風後也有段漫長的康復路。有醫生表示,早識別中風的先兆,並及早接受治療,可避免造成嚴重的後果。

香港腦科學會委員盛斌醫生指,現時每4至5名中風人士中就有一人曾試過小中風,坊間俗稱的小中風,醫學稱為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」,主要病徵包括臉部不對稱、說話含糊不清,肢體活動能力驟降(偏癱)等。

病人的小中風徵狀於24小時內完全康復,快則在病發後1小時內已消失,由於徵狀持續的時間很短,有機會被患者忽略。

小中風是警號,提醒患者要緊急應對做好預防措施,防範嚴重中風出現。

中風徵狀初出現時,患者不知道徵狀會持續惡化還是會康復過來,惟有在出現疑似徵狀時,盡快去急症室求醫。

他指病人可憑著「談笑用兵」(FAST)四字口訣,判斷中風的先兆。 

  • 談(Talk for Speech) : 表達或說話有困難
  • 笑(Smile for Face):面部表情不對稱
  • 用(Use for Arm):一邊手腳無力
  • 兵(SOS for Timely call for help):即時請「救兵」,報警求助

他指,不同病人有不同的徵狀,有些病人「集齊」四個先兆,有些得一、兩樣,徵狀可漸進式或一次過發生。

臨床上被醫生診斷是小中風的病人,一成人在一個月內發生大中風,當中百分之五的病人更於48小時內大中風,可見能夠預防大中風治療的時間不多。

病人如打算遲1至2天才求醫,可能已經太遲。

年輕人中風有原因

臨床上有年輕的中風個案,患者只得20多歲。盛醫生表示,不同年紀的中風有不同的成因,例如兒科的中風個案,多涉及先天性血管疾病,未必能夠預早知道。

他表示,有些中風由創傷造成,一些患者的結締組織較容易受損,輕微受創也可形成動脈剝離而中風,有醫學文獻記載, 感冒大力咳嗽、劇烈運動、甚至睡歪頸都可能引發動脈剝離中風,之前新聞曾有相關報導。另外癌症(通常腺性瘤較多)亦會增加血管栓塞的風險。

中風的男性較女性多,因女性受雌性賀爾蒙保護,出現腦血管病的時較男性遲10年左右,一般來說她們在更年期後才發生腦血管疾病。

3個減低中風風險方法

生活模式改變:盛醫生表示,病人曾經中風,其再次中風風險一定高過從沒有中風的人士,所以這些病人要盡快把中風風險降低,包括透過生活模式改變,如定期運動、良好飲食習慣、戒煙、控制體重等。

管好慢性疾病:家族有常見的都市病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,應定期做檢查,因為由糖尿病、高血壓發展至血管變差以致中風,基本上都需要好幾年時間,所以及早治療都市病有助減低中風的風險。

留意高危因素:心房纖維性顫動亦是近年受關注的中風高危因素。心房纖維性顫動是心律不整的一種,會導致心臟血栓的形成,當血塊離開心臟並流至腦部的血管時,就會引致中風,而心房纖維性顫動要服用抗凝藥物,有助減低中風機會。

【更多關於中風報導】

【延伸閱讀】中風比癌症可怕?   醫生解構5大中風症狀

【延伸閱讀】視力突然下降有黑影 眼中風無聲無息損視力

撰文 : 何寶華 TOPick 記者